http://www.sina.com.cn 2005年11月19日01:24 东南早报 □早报记者颜剑虹文/图
昨天上午,萧万长在厦大南强讲座上进行了一场名为《一加一大于二———迈向两岸共同市场之路》的演讲,提出在全球化与区域经济整合时代来临的形势下,两岸四地可进行经济整合,打造两岸共同市场以在经济上达到互惠互利的目的。
萧万长称,3个月前他刚刚在台湾写出了与演讲题目同名的一本书,他此行并非来为书作推销,而是有心致力推动两岸共同市场,想将这一精神作更广泛的宣传。
“大中华经济圈”正在成型
昨天,萧万长先是对四分之一个世纪来两岸的经贸往来进行了回顾,他认为,在目前的形势下,进行两岸四地的经济整合,将达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。
萧万长说,投资方面,台湾累计对祖国大陆投资额占台湾整体外部投资额的三分之二,祖国大陆的台资企业逾63500家,投资额近400亿美元;2004年中国百大出口商中,台资企业占21家,前20位中占8家,前三位均为台资企业,台资企业在祖国大陆建立了出口平台。
贸易方面,2004年台湾对祖国大陆、港、澳地区的贸易总额近830亿美元,占其外部贸易额的24%。
萧万长说,在这种形势下,一个大中华民族的经济圈正在成型。两岸四地的经济整合是东亚区域经济整合的重要步骤,由于两岸四地语言相通,经营模式也类似,在外部看来,两岸四地已经形成了一个“大中华经济圈”,两岸四地之间进行经济整合,肯定可以达到经济效益倍增的效果,这里的“一加一”肯定大于二。
构建共同市场两岸双赢
萧万长认为,既然“大中华经济圈”正在成型,相对应两岸共同市场也应该发展起来,以便两岸的劳动力和资本等生产要素能自由流动。对于两岸共同市场,萧万长提出了他的123核心观念:一中市场、两岸双赢、三步到位。
萧万长解释称,一中市场,即以WTO为构架的两岸四地的大市场;两岸双赢,即两岸互补互利,祖国大陆有市场和生产资源,台湾有技术和经营行销经验,祖国大陆可调整经济结构和提升技术,台湾可扩大生产基地和市场;三步即分三步来完成,首先实现两岸的三通直航、两岸经贸正常化,其次可进一步签订经贸互惠的协议,最后在关税和货币上取得一致。
关于推动两岸共同市场,萧万长提出,首先两岸之间应建立协商沟通的平台,比如在民间开展学术论坛,或由官方开展规划制度聚会,然后既可以地区为单位进行经济整合,也可以行业为类别进行经济整合。以地区为单位进行经济整合,可在目前提出的“海峡西岸经济区”与台湾地区进行整合,也可以城市为中心,比如厦门、台北、高雄之间进行等等;以行业为类别整合,两岸可开展如农业合作、运输物流业合作、能源开发合作、合作投资开发高新科技等等。两岸经贸正常化是前提
要推动两岸共同市场,目前首先须达到两岸经贸正常化,昨天,萧万长提出了3个促进两岸经贸正常化的重要议题。
首先是两岸间的人货包机与直航。萧万长说,对于这一点他很期待,明年的春节又快到了,他希望年底的包机直航能与去年同样进行,最好能多几个点,这无论从方便台胞或改善两岸关系来说都将有很大帮助。
其次,应推动祖国大陆民众赴台观光。萧万长说,2004年一年台胞到大陆观光达380万人次,与台胞到祖国大陆来的频繁程度相比,大陆同胞到台湾相对少了许多,如果多一些大陆同胞前往台湾观光,可促进两岸同胞间的了解和彼此认识,一些“误会”便会消除,进一步促进两岸的和平与发展。
第三,从目前来看,两岸可进行农业交流。萧万长说,两岸现在大可在检疫和农业科技方面合作,进行产销规划,共同开发海外市场,最终达到把市场打到日、韩等东亚国家的目标。
萧万长说,实现以上三项可大大促进两岸经贸正常化,不过尚须通过两岸协商谈判,以达成一致。
最后,萧万长认为,两岸共同市场是两岸四地的共同愿景,萧万长说,两岸共同市场是两岸四地增加在亚太地区竞争力的途径,也是台海和平、区域安全稳定的保障,从长远看,更是两岸政治、社会制度统合的起点。
■花絮
萧万长对话厦大学子:
“两岸经济发展政治因素未必干扰得了”
早报讯(记者颜剑虹)演讲结束后,萧万长还与厦大的学子们进行了现场交流,回答了厦大学子提出的一些问题。
其间,一名厦大学生问萧万长,讲座里讲的是两岸共同市场,但陈水扁目前根本不敢对大陆开放台湾,他将如何看待这两者之间的矛盾。
对此,萧万长认真地答道,两岸共同市场绝不是短时间内能实现的,这将是两岸四地很长时间里的愿景,他希望两岸经济不要受到政治因素干扰,可是两岸经济不可避免地会受到政治因素干扰,不过两岸经济的发展是政治因素未必能干扰得了的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